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成員動態 → 正文
“三贏”在一線 ① |虞賚:功夫,豈止在圖上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4-04-15    字體:【大】【中】【小】

  編者按
  為進一步學習宣貫集團公司2024年度工作會精神,展示集團公司各單位火熱一線聚焦使命責任,奮力擔當作為,全面開創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船舶集團新局面的生動實踐,即日起,中國船舶微信公眾號與《中國船舶報》共同開設“‘三贏’在一線”專欄,陸續刊發集團公司科研生產一線典型人物踐行“三贏”理念的做法心得。

  虞賚

  中國船舶集團首席專家、七〇八所副總工程師、我國集裝箱船設計領域的知名專家,先后主持了近30型民用運輸船舶的設計和開發工作。

  三十余年來,虞賚先后主持了近30型民用運輸船舶的設計和開發工作,獲得實船訂單超200艘,為我國船舶行業創新引領、轉型發展,搶奪國際高端船舶市場制高點做出了突出成績。

  但在同事們的眼中,他“取得這些成績并不讓人意外”。

  原因?

  在筆者與虞賚同事的交流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聚焦更多的,是這位深耕船舶設計三十余年“老兵”的方法論。大致歸結為三點:

  一是“設計前多做預案”,二是“工作中緊盯進度”,三是“項目結束后多復盤”。

  “無用功”的作用

  2007年,某世界頂尖船東公司招標會。
  由于“沒有任何資歷和業績”,虞賚和同事們甚至未能獲得項目標書,只能作為編外人員進入會場,“請他們給個機會,看看我們做的咋樣。”
  不出意外,團隊鎩羽而歸。
  總結經驗,虞賚覺得問題在于,自身設計方案還處在“跟隨”先進造船國家的水平,“和外界沒有橋梁接觸,所以根本不知道人家的需求”。
  解決之道,在于設計方與船東方必須建立定期的溝通機制,“必須在第一時間設計出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集裝箱船,否則,這‘頭道湯’喝不上,也就不能指望喝復制船型的‘二道湯’了。”
  怎么做到呢?
  虞賚決定,每次參加主流船東的招標項目,他便會帶著團隊按照正式項目送審設計要求開展技術工作——這要比常規投標工作多花費幾倍功夫。
  那以后很長一段時間,虞賚團隊投標成功率仍然不高。但他們依然努力做著“無用功”。
  “船東非常欣賞虞總的一點,就是他能把每個細節搞得很清楚,” 虞賚的一位同事回憶,“他會事先預判到船東可能提出的問題和想法,和我們一起出好幾版投標方案,所有的方案都通過數字、圖表,很直觀的讓船東知道——我選擇A、B、C方案分別會得到什么、失去什么。”
  “跟著虞總一起和船東談判,絕不會出現人家拋出問題,我們說‘對不起,要回去準備下,明天再和你講’這種情況——事先都準備好了。”這位同事想了想,補充道。
  在同事們看來,某些船東提出的條件可謂“十分苛刻”:“他們不會要求沿用此前的成熟技術,而是一定要‘搞點新東西’。一些明顯沒有任何經濟性的方案,也要我們去給他論證,最后也不采用——有時候我感覺,人家是在用我們的工作,幫他們完善自己的知識庫。”
  這種事情還要不要花功夫做呢?虞賚團隊的答案是,要。
  時間一長,由于團隊客觀上幫助了許多船東做好相關支撐工作,完善了其技術庫,甚至“很多船東方的技術體系已經有了我們團隊的烙印”,船東自然而然傾向于選擇與虞賚團隊長期合作;另一方面,各種苛刻的方案論證過程促進了團隊深入思考,不僅了解了船東需求,也積累了相當的設計經驗和數據,客觀上極大提升了團隊綜合能力。
用該團隊總體主任設計師王彩蓮的話說,這個過程讓設計團隊從“知其然”上升到了“知其所以然”。對于船東提出的定制需求,擁有了足夠的應對勇氣,同時也收獲了主流船東的普遍認可。

  摳細節是做好設計的關鍵

  2018年7月,23000箱集裝箱船在上海長興島開建。該項目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級別的集裝箱船,還是首個引入雙燃料動力系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滿足全球最嚴格的排放標準,被稱為引領航運業未來發展的里程碑式項目。

  談起23000箱集裝箱船的招標設計過程,虞賚的同事們個個感慨萬千。
  在最后一輪談判前,船東在宣布入圍名單的同時,也提出了比此前更詳細、更具有挑戰的設計要求。
  “他們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數據說話,喜歡方案比較——但歸根到底,他們喜歡講道理,這是我們欣賞和認同的類型,因為每一個‘折磨’問題的解決對我們都是一次認識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 虞賚說。
  根據投標要求,需要同時準備常規燃料推進和雙燃料推進兩個版本的詳細規格書,以及兩套完整的基本設計方案,各包括十余份達到詳細設計深度的技術文件。
由于多方面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方案的選擇將取決于多方面的協調、平衡,兩大方案各具優勢,無法在談判階段立即確認。最終敲定之前,團隊只有將兩個技術方案全部視為最終方案,做相關的深度準備,只有將方方面面論證扎實,才有獲勝的機會。
  此前諸多“無用功”讓團隊對該船東的風格有了詳細了解。經過十余天奮戰,團隊完成了全部二十幾份圖紙的更新和細化,完成了總計三百八十余條船東澄清意見的處理和答復,完成了兩個版本共近八百頁詳細規格書的全面查核、修改與完善。將這一輪形成的技術文件與第一輪投標時的技術狀態相比,可以說,幾乎是另做了一個全新的項目。
  為此,虞賚不斷與船東探討方案,每一次改動均需在船型結構設計上加以驗證,確保可行性。往往一個典型數據的修改,就必須對所有涉及到的船上幾十處細節加以修訂。
  對時間的精準控制體現在方方面面:每當談判僵持不下時,虞賚總是第一個打破僵局的人——結果導向、創造條件、解決問題,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把項目往前推。
  “你們虞總是一位思路很清晰的人,我們喜歡和他交流。”一次開完會,某位船東方代表這樣告訴一位團隊成員。

  復盤,為了走到行業前列

  在同事們的記憶中,虞賚性情溫和,但偶爾也“發火”。

  幾乎每次“發火”,都是“批評”團隊中的年輕同事“設計思路轉變不夠,待在舒適圈里”的行為。

  一位與他共事二十余年的同事說,虞賚剛開始工作時“可能更愛鉆研具體技術”,但開始做集裝箱船研發設計后,他便開始關注船海市場整體的發展。

  “以前是船東找到你做設計,他則要求我們主動去了解行業需求,了解船型發展的趨勢,主動出去接單子。”這位同事說。

  ——近幾年流行什么船型?

  ——某個新技術能不能在我的船型上應用?

  ——我能研發什么樣的技術,適應甚至引領市場的變化?

  在虞賚看來,從了解市場的實際需求入手,慢慢引領行業設計潮流,是他追求的目標。

  對設計師而言,某種船型做久了,容易形成“路徑依賴”。要是市場反響也不錯,那就更容易失去改進提高的動力。但虞賚覺得,這種慣性思維是一種慢性死亡。跳出舒適圈、居安思危,是他最常對同事們說的。

  復盤,是虞賚團隊跳出“舒適圈”的重要方式。他重視項目組之間的技術分享,尤其注意“上一條船踩過的坑,不要再去踩”。身體力行下,團隊所有人養成了技術細節重點復盤、關鍵重點形成書面文件、再向全體設計團隊推廣的作風,“對比每條船的關鍵技術點,形成一目了然的技術矩陣。設計前看到這個矩陣,就會了解每條船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進而促進最優方案的形成”。

  隨著船海市場的發展和團隊行業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項目接踵而至,設計時間被不斷壓縮,此前技術的積累和傳承在提升效率上發揮出巨大作用:“往往是邊做邊總結經驗,直接用到下一條船上,部門間的溝通和經驗交流就尤為重要。”

  在虞賚看來,集團公司“三贏”理念的提出,與所內、箱船團隊的工作文化可謂“不謀而合”:“從設計、管理到商務談判,事前、事中再到事后的全過程謀劃、控制和復盤對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提升都尤為重要。”

  功夫不負有心人。虞賚團隊設計的一系列性能指標先進的綠色節能環保型超大型集裝箱船,獲得實船訂單超200艘,形成了我國自主設計品牌,打破了日韓等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確立了我國在高端船舶市場的地位,為我國船舶行業創新引領、轉型發展做出了突出成績。
  此前,虞賚受邀參加上海電視臺某節目。一個環節是,把最能代表自己對未來的期許和希望的一件物品放入時間膠囊,并說出理由。
  虞賚選擇了跟隨自己二十余年的一把比例尺。
  “比例尺代表從小到大、一步步把設想變為現實的過程,我喜歡這個過程。”他對主持人說。



| 來   源:七〇八所
| 文   字:劉   暢
| 通訊員:段雪瓊
| 責   編:周   芒
| 校   對:高紅梅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