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郵箱登錄: CSSC郵箱 CSIC郵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集團新聞 → 正文
“駕船”上山播綠洲——中國船舶集團掛職干部赴云南定點幫扶工作紀實
來源:中國船舶集團     日期:2023-06-20    字體:【大】【中】【小】

  倘若自近地太空俯瞰云南,你會發現,中國西南邊陲的這片秀麗沃土好比階梯,地勢從西北方的橫斷山脈向東南方的云貴高原一路走低。六大水系走筆蜿蜒,將青藏高原板塊擠壓形成的數條山系攔腰截開。險川怒江之間,城鎮星羅棋布,一幅秀美瑰麗的山水畫向世人徐徐展開。

  山水美,人間真情更美。如何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接力棒”交接好,考驗著這片大地上人們的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培育提升定點幫扶縣內生發展動力,統籌推進云南省鶴慶縣、勐臘縣、丘北縣定點幫扶工作。


▲洪術華(右一)在種植基地查看辣椒長勢

▲在鄉親家中走訪的杜海榮(中)

▲張紹波(右三)調研集中收膠工作


▲馬翔(中)為集團定點幫扶項目現場選址

  ——挖“窮根”、奔振興,派駐的掛職干部既是宣傳隊,也是“播種機”:宣,就要宣貫好中央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推進的三農政策和鄉村振興戰略;播,就要播種下中國船舶人許黨報國、敢為人先、嚴謹務實的奮斗精神。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云南鄉村振興的時代考場里,一批批來自中國船舶集團的青年“答卷人”,正以雙腳丈量云嶺大地,用雙手鋪就富民之路。幸福之花,正在彩云之南怒放。

  船舶“方法論”,紅土地“生根”

  云嶺大地,蒼山點黛,碧水含煙。

  2021年5~6月,又一批來自中國船舶集團的掛職干部到達云南。他們中,三位分別在三個定點幫扶縣政府掛職,另外三位在三縣下轄村掛職駐村第一書記。

  馬不停蹄實地調研后,掛職干部們覺得,三縣干部群眾人人有著“急切改變家鄉面貌”的愿望:他們見識過發達地區的經濟形態、運作模式,也覺得一些優良的經驗值得深入學習。急需的,是更豐富、更科學、更具操作性的方法論。

  這批掛職干部到任時,整個云南正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全省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未來數年,是推動云南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打基礎的關鍵幾年。

  實現“脫貧摘帽”后,政府的農村工作重心從“兩不愁三保障”轉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這意味著,在對現有幫扶政策延續、優化、調整的基礎上,還要統籌整體可持續發展,確保“脫貧不返貧”,可謂“任重道遠”。

  關鍵時期,特別需要過硬的隊伍。2022年,云南省政府提出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推動全省各級干部作風大轉變、效能大提升,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保障。

  掛職干部們敏銳地意識到,中國船舶集團倡導的優良企業文化與云南省的這次作風革命,在價值追求上是一致的。事實上,早在赴任前,中國船舶集團便對幾位掛職干部提出要求,希望他們把船舶工業的優良作風、經驗、做法帶到三個定點幫扶縣。把科學、理性、求真務實的方法論傳遞好、落實好,本身就是對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一次“大貫徹”。

  幾位掛職干部常常電話交流彼此遇到的問題和個人思考。

  他們一致覺得,三個縣的基礎條件和發展情況各有不同,問題千頭萬緒。但軍工人縝密、善分析的特點,讓他們找到了掛職工作的著力點:

  ——要發揚船舶工業團結奮斗、通力協作的實踐品格;

  ——要發揚船舶工業求真務實、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用嚴謹的“項目管理”模式處理日常行政事務;

  ——要發揚船舶工業科研生產中敢為人先、勇于超越的進取意識;

  ——要找準自身定位,認真學習當地干部群眾的優秀實踐經驗,并在工作中積極運用。

  “我們來這里,就是用自己在船舶工業學到的科研、管理經驗和思維模式服務當地發展的,就是來助力和服務的。”勐臘縣掛職副縣長張紹波言簡意賅地說。

  理論不是空中樓閣。要想用得好,首先就得結合當地實際,向當地干部群眾虛心請教。剛到任上,幾位掛職干部不約而同一頭鉆進田地泥土:

  僅掛職頭6個月,鶴慶縣掛職副縣長杜海榮就跑遍了全縣7鎮2鄉,調研了36個行政村,“幾乎沒怎么坐過辦公室”;

  丘北縣掛職副縣長洪術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定下來的調研往往是馬上出發,爭分奪秒做調研;

  張紹波緊盯一線的鮮明作風一到任就在勐臘全縣傳開,人人都知道有一個“不容忍一點拖泥帶水”的副縣長;

  張鵬、馬翔、李成龍這三位掛職駐村第一書記的干部,更是摸爬滾打、披星戴月……

  調研只是開始。鄉村振興工作千頭萬緒,每個問題的背后都有自然條件、基礎設施、人口素質、產業結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少地區的經驗表明,對表層問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招商引資“眉毛胡子一把抓”、發展特色產業“蜻蜓點水”玩概念等慣性思維的縱容,最終一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怎樣才能讓黨的好政策在幫扶工作中不流于表面、止于口號?中國船舶集團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好系統思維這個法寶。

  趟深水,過險灘,“導航儀”不可或缺。系統思維的第一步,就是要具備戰略思維。換句話講,就是要樹立“一盤棋”意識,站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高度看縣一級的發展。

  為了做好定點幫扶工作,中國船舶集團構建起了涵蓋黨組領導、總部部門、成員單位、云南現場指揮部、掛職干部和產業扶貧基金管理人的“六位一體”大幫扶工作新格局,通過掛職干部駐守、領導調研指導、專項督促檢查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定點幫扶工作更加有效開展。

  “以前,咱們這里可能是邊疆,但隨著我們國家的強大,‘一帶一路’走出來,以后這里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縣里開會時,張紹波總愛說這句話,“建好經濟基礎,把軟硬實力都提上來,是咱們縣刻不容緩的歷史責任。不然,老百姓生活水平上不來,企業不來這里投資,我們拿什么承載國家的戰略性倡議?”

  有了整體思維還不夠,實踐中,還要把千頭萬緒分個輕重緩急。三縣均剛脫貧不久,各方面條件相對有限,“啥都要省著用”,以有限的經費涵蓋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等鄉村五大振興領域。

  下一步該干什么、怎么干?哪些先干、哪些后干?目標是什么?資金怎么整合、產業怎么布局、項目怎么安排?能在具體工作中把這些問題回答好,就是做到了“事前算贏”。在事事統籌的鄉村振興一線,類似“先手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到勐臘縣磨憨鎮尚勇村掛職第一書記后,馬翔發現“中央對我們的扶持力度非常大”,錢并不缺,問題關鍵在于“沒有好想法”,項目遲遲落不了地。

  真想落地,就得回答好諸如“有沒有市場、土地,需要多少錢、建什么,建好后賣到哪里”這類問題。

  “預則立,不預則廢。”通過調研走訪,馬翔在中國船舶集團和勐臘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制定出一個五年規劃,為村委會、村小組分別制定清單,“做了很大一張表”。

  清單有了,馬翔再讓各村小組結合實際確定各自項目的優先級。由于各方面考慮比較細致,爭取上級資金時,這張表一拿出來,說服力非常強,項目落地速度“一下子就快了”。

  “拉清單”的好處不限于此:五年規劃這張大表格好比“項目庫”,原本分散的村資源都被集中濃縮在表里。拿出去招商引資,別人一目了然,“一次性能租幾百畝地”,省去了挨家挨戶談的繁瑣,商機滾滾而來。

  洪術華喜歡和當地干部聊方法論的問題。

  “做一件事分幾步走,大致的規劃是什么,一定得心里有數。”這個踏實、勤奮的青年干部,在闡述思想時有條不紊。

  規劃之后,具體的行動計劃就要馬上跟進。要把計劃中不同方面乃至不同環節具備的條件“條塊化”,形成行動綱領,再從中總結出細化的項目節點,“具備條件的先上;不具備的,列清問題在哪,著力解決問題”;若發現內生條件不具備,則尋求外界資源助力。

  系統思維的實現,關鍵還在工作效率的提升。

  有些具體負責的當地干部遇到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習慣于自己找辦法解決,不擅長講困難。問原因,都說是怕領導懷疑自己能力,怕挨批評。

  “越躲,問題越多。”掛職干部們談起在船舶一線時的經驗:及時反饋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開專題會也好,到辦公室坐下來聊也好,我們一起商量怎么解決它——問題這東西怕研究,一研究就把它解決了。”放下心的當地干部,開始把掛職干部們當成“知心人”,一有問題就跑辦公室、打電話、發微信語音。

  李成龍剛到丘北縣矣堵村掛職村第一書記時,發現當地干部總愛用紙質文件。

  “萬一你調走了,新來的人翻文件得多費勁。”與干部們嘮家常時他講,“以后要善用電子文件,打開電腦一分鐘就能找到。”在他身體力行影響下,村委會形成了電子化辦公的習慣。

  “很多時候,小事也能提高效率。”這位昆船公司生產線上走出來的干部,工作就是跟進調度生產流程。在他看來,企業和地方工作,很多地方思維互通。

  以身作則是幾位掛職干部的工作常態。要求分管同志做到的,他們一定率先做到,且標準更嚴。

  “我用半天/一天處理完的事情,你可以用多久處理好呢?”諸如此類的問話,經常發生在掛職干部和具體分管干部之間。時間一長,分管干部們也養成了習慣,總能在要求時間前處理完工作。

  “要讓大家看到,某些做法做起來效率就是高,解決問題就是徹底。看到你這個辦法好,大家自然會效仿。”掛職干部們總結。

  在船舶工業一線形成的清晰工作思路和務實作風,讓六位掛職干部剛到不久,便得到所在縣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縣里掛職,遇到的很多問題是全新的,是以前沒遇到過的。”洪術華坦言,“可要挖根子的話,又與以前做科研、做項目的邏輯有相通之處——主觀能動性、效率、項目管控意識,把這些做好了,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問題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科學、高效、可持續的發展思路,在掛職干部與當地環境的碰撞交融中逐漸成型。

  統籌謀篇,筑牢產業“硬”支撐

  有產業,縣城才有吸引力,資源要素才能聚集。

  產業發展不能搭“空中樓閣”,更不能“人云亦云”,突出特色、差異取勝,增強產業支撐能力,重點發展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附加值高的產業,才能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有限的配置中找尋產業發展的突圍之路,合理運用資源,是時代賦予基層管理者的命題;就幫扶工作而言,跳出一隅,突破癥結和資源限制,站在更高的視角謀劃布局,則體現出工作布局的能力和眼界。

  不算富裕,是三個縣的共性矛盾;另一方面,矛盾成因和現有條件又各有千秋。針對不同具象,中國船舶集團精心組織力量統籌協調、有的放矢。

  勐臘是全國種植天然橡膠面積最大的縣,膠園面積占全國的13%,天然橡膠產量達全國的23%。但該縣尚未形成完整的橡膠產業鏈,本地產業附加值偏低,橡膠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導致生產效率偏低,膠農經濟收入直接受影響。

  體現在整體數據上,近年來,勐臘縣一、三產業增加值均數倍于第二產業。工業的相對羸弱,導致了勐臘縣“造血”能力相對匱乏。

  “現在交通越來越便利,如果只滿足于做原料產地,不考慮建成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勐臘有變成純原料輸出地的風險。”中國船舶集團積極組織相關人員,針對勐臘縣產業特點進行“專項分析”:

  產業鏈薄弱、附加值低,那就著力補鏈強鏈,圍繞橡膠產業原材料、生產加工、應用三大環節做文章,讓其形成一個有機自洽、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統化、鏈條化的發展思維,是針對勐臘這類產業“大而不強”縣域的優質解答。

  2022年5月,在中國船舶集團定點幫扶項目的技術、資金支持下,云南省首個智慧膠園在勐臘農場五分場一隊落地。在這個膠園,通過全智能割膠機器人就能實現天然橡膠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

  “全智能割膠機器人割膠,可以在膠樹最適宜排膠時間來統一開割,達到養樹割膠的目的,在獲得高產的同時也可以讓橡膠樹正常生長,從而保證年產量。”膠園負責人介紹。

  在助力一產提高效率的同時,還積極幫助勐臘縣引入外部資源,加快二產發展。2022年8月,云膠集團勐臘公司完成注冊。公司落地后,預計每年可為勐臘縣貢獻超10億元的工業產值,超4000萬元稅收。同年9月,中國林業集團與中福集團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在勐臘完成注冊,項目公司將建設橡膠木、菌草綜合開發產業園,項目預計投資規模超10億元,建成后預計貢獻超10億元的工業產值,稅收超5000萬元。這比當前勐臘全縣天然橡膠全產業鏈4000余萬元的稅收額翻了一番多。

  “聚焦一產,支撐二產,延伸三產”:二、三產會增加收入;而有了二、三產的應用場景,一產的規模效應也會顯現。

  “要形成資金、技術、訂單多方面幫扶,供給、需求兩端發力的一攬子產業幫扶舉措。”中國船舶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丘北縣,中國著名的“辣椒之鄉”,也是云南省商品糧、牛、羊、生豬基地縣和林業發展重點縣。但它也面臨類似困境:工業長期不發達、產業基礎薄弱、基建落后,自我“造血”能力嚴重不足。

  如何把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發展優勢,亟須在打造特色示范項目、形成引領作用上下功夫——一方面能夠形成典型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探索總結好的幫助模式,在縣域內復制推廣。

  經過深入實地調研,洪術華決心以黨建為引領、項目為支撐,探索建立“國有公司+村集體+脫貧戶”的利益聯結模式,三個鄉村振興示范點拔地而起,集生態旅游觀光、民族文化觀賞、農耕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新模式在丘北蓬勃發展。

  光有三產不夠,還需二產“提質助力”。丘北的辣椒好,但名氣還不夠大。關鍵要建立一套市場化、品牌化的運作模式,把辣椒這張名片打出去。在集團公司和丘北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協調下,當地辣椒產業通過品牌化、商品化補短板能力提升建設,借助消費幫扶形成“丘北辣”“丘北姜”“丘北雜糧”等系列產品。

  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突出“一縣一業”,投資建設了“丘北辣”全產業鏈中心。從種植、加工到銷售全產業鏈條的提質增效,丘北辣椒產業越來越呈現出專業化、品牌化、規模化、系列化、數字化發展態勢。

  發展的訣竅,在于堅持把幫助定點幫扶縣引入更多幫扶資源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在于用好用活相關政策和資源,尤其是運用好中國船舶集團的內部資源。通過產業基金扶持、集團內“以購代捐”、帶動集團外消費幫扶等舉措,“丘北辣”特色品牌被發揚光大。

  畜牧業是鶴慶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農村群眾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此前受限于資金等要素,擠奶設備和擠奶廳建設遲遲沒有到位。在中國船舶集團等單位的精準幫扶下,鶴慶縣整合幫扶資金建成11個規模養殖場,全縣奶牛存欄從2018年的3218頭發展到14800頭,日產鮮奶120噸,年產值2億元。

  集約帶來的正向效應開始顯現:

  規模化奶牛養殖場項目吸引了450戶建檔立卡農戶購買奶牛入社,“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可使每戶每年收到3000元/頭奶牛養殖收益;

  在企業的帶動下,農戶擴大了飼草料的種植面積,奶牛養殖場以380元/噸的價格收購青貯飼料苞谷,農戶一畝地可比原來增收720元;

  同時,8個規模化奶牛養殖場每年按補助資金6%的比例向所在村委會交付租金,用于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

  “地方所需,企業所能”是杜海榮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定點幫扶工作的一個大原則。工作期間,結合縣里大力發展乳畜業和蘭花產業的實際,杜海榮協助縣領導班子確定了奶牛養殖場和蘭花種植示范基地等產業項目;針對該縣金墩鄉上古樂村地質滑坡需要整村搬遷安置和縣里疫情防控及治療設施設備嚴重不足的具體情況,實施了上古樂村整體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建設及疫情防控和治療設備引進等項目,解決了一批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

  2022年,受疫情影響,鶴慶縣農特產品出現滯銷。杜海榮親自當起了推銷員。他每天以各種方式積極聯系集團公司成員單位,把鶴慶物美價廉的農特產品介紹給各家單位。集團公司的堅定支持,讓產品銷量極大提升,更讓鶴慶農產品在中國船舶集團內部打響了知名度。

  僅2022年,中國船舶集團便組織動員集團公司系統內成員單位和干部職工購買三縣農副產品6995.5萬元、幫助三縣銷售農副產品5490萬元。

  突出系統化、突出示范引領、突出互利共贏發展、突出聚合多方資源,這是中國船舶集團和掛職干部們在定點幫扶工作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事實上,上述多個措施,在不同縣可以根據實際“并舉”,形成主線清晰、邏輯分明、執行有力的幫扶規劃。

  “要讓當地群眾干部們知道,他們自己可以有多么優秀,做事情可以做到多么好——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點方法論的改變。”張紹波的話,擲地有聲。

  一片丹心,助跑縣域“軟”實力

  閑暇時分,洪術華會回憶起在所里工作的點點滴滴。

  為保障中國深海載人潛水器項目順利推進,2014年,中國船舶七〇四所組織成立深海布放回收項目組,攻關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掌握的深海布放回收技術。這一干,就是八年。

  八年堅守并不容易。創立之初,不少人不愿離開“影響大且易出成績”的軍品任務,項目組一度人才匱乏;為達到性能最佳,項目組先后克服了4~5級惡劣海況、挑戰4次臺風先后擦肩的極端氣候,一邊嘔吐一邊調試是家常便飯;未來,還要緊盯世界一流前沿,時刻保持知識“常學常新”的敏銳。

  科研任務與縣域治理,細節上千差萬別,內在核心卻頗為“同頻”:需要對事業的堅定信心和忘我的奉獻精神,更需要久久為功、謀遠智明的規劃設計。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可持續供給。在中國船舶集團有力幫扶下,三縣下大力氣“扶志”“扶智”,推進教育、培訓雙發力,助力人才振興。

  ——提起“中國船舶春蕾班”,三縣群眾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個項目重點圍繞三縣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孩子,為其提供相關補助和獎勵。家長們都以孩子能進入“中國船舶春蕾班”為榮——這是對孩子成績和努力的肯定。

  ——近年來,圍繞打造“中國船舶春蕾班”等品牌項目,中國船舶集團持續加大幫扶力度、豐富幫扶內容,僅2022年全年即投入555.46萬元,在三個縣開辦春蕾班32個、資助學生1503人。

  ——除了向學生發放相關補助和獎勵、實施智慧課堂建設、開展“筑夢深藍”國防教育夏令營等,還在勐臘縣開展名師工作室建設,支持開展教師培訓,促進該縣師資力量提升。同時,針對幫扶縣部分中小學圖書資源緊缺這一情況,為中小學購買圖書。

  ——培養本土人才,是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中國船舶集團持續投入資金,支持三縣開展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技術人員培訓,累計共培訓基層干部1257人、鄉村振興帶頭人324人、技術人員1720人,培養了一大批農業生產經營人才、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人才、鄉村公共服務人才、鄉村治理人才,打造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的“新農人”隊伍。

  幾位掛職干部均帶頭資助幫扶了部分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孩子。

  “在教育幫扶方面,既直接給補助,又設立獎勵制度,在保障困難家庭學生安心就學的同時,激勵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既持續開展教學綜合樓、智慧課堂等建設,又組織優秀學生外出研學,改善教學條件,拓展學生視野;既資助學生,也資助老師參加培訓,提升師資力量。”中國船舶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教育發展了,環境也要跟上。依托對口幫扶三縣優秀的文旅資源稟賦,中國船舶集團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

  在勐臘縣勐臘鎮上龍茵小組寨實施文旅改造項目,用于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打造特色傣族旅游村莊,提高村民集體收入;2021年,在丘北縣組織開展了“中國船舶——平寨鄉花米稻田公園首屆新米節”,并協調人民日報、新華網等多家媒體進行報道,有效提升了丘北縣的知名度,當年該縣平寨鄉花米飯系列產品銷售額高達1800余萬元,是2020年及往年的6倍之多,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帶動集鎮群眾增收200多萬元。

  為實現從“當下改”到“長久立”,中國船舶集團立足自身產業技術優勢尋求雙方合作契合點,積極承接定點幫扶縣中小學校舍、道路管網、智慧停車場、冷庫、醫療設備升級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任務,形成穩定共贏發展的長效機制。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幫扶工作由救急紓困向內生發展轉變,推動由幫扶發展向共贏發展轉變。”——中國船舶集團2022年幫扶工作自評報告上的這段話,清晰地描繪了幫扶三縣的藍圖。

  “把老百姓裝在心里”

  摘錄兩段洪術華寫下的隨筆:

  “……因為熱愛這份工作,所有的奉獻就都是值得的。因為熱愛,付出就變成一種經歷,變成一筆財富。”

  “通過集團公司的幫扶,我看到一批批山里的孩子可以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住進了干凈的宿舍、洗上了熱水澡,一些品學兼優的孩子還走出了大山;通過集團公司幫扶,我看到脫貧戶露出笑臉,他們不再擔心因為身體殘疾、疾病纏繞而導致的生活沒有保障,他們如今已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正在集團公司幫助下,變‘輸血’為‘造血’,向著共同富裕的目標邁進;通過集團公司的幫扶,我看到遍地金黃萬壽菊、滿園墨紅玫瑰香、漫山奔跑致富雞帶來的產業欣欣向榮……這些都更加讓我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鄉村振興工作。”

  去年夏天,杜海榮的妻女來鶴慶探親。他專程帶女兒到受自己幫扶的孩子家里,讓她看這位異姓“姐姐”家里簡陋的生活環境,看滿滿一墻的獎狀。

  “姐姐生活的條件并不好,但姐姐多么努力用功啊!”杜海榮說,“你們以后就像親姐妹一樣,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當孩子悄悄主動提出,要把家里的小衣服寄給這位姐姐時,杜海榮心頭一暖:“家人慢慢開始理解我的工作了。”

  剛到鶴慶六合鄉松園村掛職第一書記時,張鵬就發現該村交通難稱便利,村民搬運東西基本靠肩扛手提,苦不堪言不說,效率也很低,“和當地老百姓一起走一回,就知道他們的不容易”。

  通過積極與中國船舶集團對接聯系、申請資金,松園下碧龍自然村“山地軌道運輸機現代化技術運輸試點項目”開始試點運行。該項目能有效解決目前山地無路、靠人背馬馱的運輸困難,也為未來土地流轉、推進種植結構轉型提供了基礎保證。

  ……

  談產業、談基建、談發展,幾位掛職干部句句離不開的,是當地下一步的路該怎么走,是當地老百姓能不能過上好日子。

  2022年5月27日,丘北縣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12個鄉鎮12萬余人不同程度受災。

  “到現場,我看到很多房屋倒塌,看到很多老百姓冒著大雨住帳篷。”立即奔赴災區的洪術華,看到讓他心碎的一幕,“再說天氣馬上就要熱起來,太容易生病,不能這樣住。”

  “娘家”的厚實肩膀,是洪術華的堅實依靠。通過聯系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昆船公司,洪術華迅速要到一批方艙資源。五天時間,方艙完成選址、裝配、運輸和施工全過程,確保受災群眾及時入住。

  “我們常說掛職要過三關:飲食關、語言關、思鄉關。但我想說的是,如果真正融入其中,那就不會有‘過關’的感受,就會把掛職工作當作一種情懷,自然而然融進去。”洪術華感慨地說。

  勐臘縣內國境線全長740.8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全州的三分之二以上。因特殊的區域位置,長期以來,轄區內邊民群眾與老撾國公民在婚姻、邊貿、旅游及務工等方面交往頻繁,跨境違法犯罪多發。

  剛到勐臘,巡邊固防就成為張紹波的工作重心之一。一周去三次,早晨七時出發,半夜十二時后到家。開著車在沒有硬化的巡邏道上顛簸,張紹波遇到的驚險路況自己也數不清。他見過大象、熊,也見過老撾邊防軍,在邊境線上蜷起身和衣而睡是常態。最驚險的一次,兩個偷渡者從鐵絲網上翻下,直接落在張紹波面前。

  “說不辛苦,那是假話。”張紹波說,“但我們這些人心里知道背后是什么,我們在做一份怎樣的工作。”

  掛職不久,李成龍就跑遍了十九個村小組。他發現,這個距縣城僅兩公里的村子,有一個村小組沒通水泥路。

  “現在還不通水泥路,這不行。”他對陪同的村干部說,“我在任期間,一定把這事完成。”

  李成龍隨后聯系昆船公司,要來一筆經費把這事干了。

  過了些天,他進村民家走訪,主人突然講了句動情的話:“我們本以為,這村子再過十年還是這個樣……您把這事做了,我們由衷感謝中國船舶集團,感謝昆船公司,感謝您李書記。”

  李成龍說,他能把這句話記一輩子。

  “我吃的所有苦都值了。”他說。

  當被問起掛職收獲,張紹波想了想,說道:“真正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真正做到有思路、有落實,真正做到沖鋒在前、敢擔當、敢作為,真正做到執政為民,把老百姓裝在心里。”

  功勞簿上躺不得,振興腳步停不得。下一步,中國船舶集團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家鄉村振興局和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持聚焦精準發力,持續助力“五大振興”,著力培育內生發展動力,支持定點幫扶縣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 記   者:劉   暢 
| 責  編:高紅梅
| 校    對:方   浩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